頸椎壓迫神經?認識症狀及舒緩方式,手麻千萬別輕忽

什麼是頸椎壓迫?頸椎是由七塊頸椎骨組成,承擔頭部重量,協作頭部可各方向靈活轉動。但隨著年紀退化與文明疾病,頸椎越來越容易衍生各式各樣的病變症狀,頸椎壓迫引起的疾病又稱「頸椎症候群」。頸椎退化中以第四、五、六節頸椎最常見。

由於神經壓迫的症狀是慢慢出現,患者通常不自覺,在我的門診常會遇到患者步態不穩、手部靈活度下降、全身緊繃、便秘或是解尿困難時才來就醫,這時通常恢復緩慢且不完全,甚至不會恢復,所以必須要非常注意頸椎疼痛引起的症狀。

醫生曝!頸椎病變5大症狀,93%的人都不自知!

頸椎壓迫5大類型與症狀類型病因症狀頸型長期保持同一姿勢肩頸僵硬、肩頸痠痛神經根型退化壓迫或刺激神經根手臂麻與手指麻脊髓型病變部位壓迫脊髓手臂麻或腳麻椎動脈型病變部位壓迫椎動脈眩暈、噁心、嘔吐、耳鳴交感神經型內臟、腺體、血管等功能障礙頭暈、偏頭痛、心悸

▲頸型的頸椎壓迫痛點分布圖,部分患者會伴隨著頭痛。

▲神經根型的痛點分布圖。頸椎退化引起,在所有頸椎疼痛中佔比最大。

頸椎壓迫的治療?項目作用時間風險藥物治療消炎止痛、放鬆肌肉,緩解頸部不適即時不持久*物理治療緩解疼痛症狀,維持頸椎功能緩慢漸進

2~3次/週︱持續6~8週

*頸椎牽引緩解椎間盤壓力,恢復生理曲線狀態緩慢漸進*注射治療類固醇注射或是增生治療快速緩解**手術治療神經減壓快速緩解****頸椎壓迫一定要開刀嗎?治療原則以「症狀輕重」與「是否壓迫脊髓」為考量。若神經壓迫輕微,通常會先從保守治療著手。根據醫學研究,無論沒有治療或是接受保守治療,40~90%的病人會痊癒,但有三分之一的人會復發。

頸椎骨刺,不開刀會癱瘓嗎!!?

哪些情況需要考慮手術?出現大小便控制困難手部動作明顯不靈活或走路無力保守治療數月後無效或症狀加劇常見手術如「頸椎間盤切除與融合術」、「人工椎間盤置換術」等,術後須搭配復健以恢復功能。

預防與居家復健運動調整生活習慣螢幕上緣與眼睛同高,距離約50–70公分不低頭滑手機,不在床上看書睡姿自然,側躺時保持頸椎直線

頸椎復健運動與肌力訓練收下巴運動:手指放下巴做輕微擠雙下巴動作,維持10秒休息5秒。循環10次,一天可做30次。上斜方肌放鬆:單手放在頭的對側,耳朵靠近同側肩膀,手輕輕向下動作,維持20秒,可反覆3次。下斜方肌訓練:雙手貼牆做出投降之姿,沿牆面抬升至高點後向下,過程中手不離牆面來回15下,一天可做3組。

胸鎖乳突肌伸展與斜方肌伸展

📹 高逢駿醫師示範,詳細教學影片見: 3動作舒緩肩頸痛,落枕退散、自由翻轉

醫師觀點︱作者介紹

我常遇到患者因為手麻或頭暈就診,擔心是中風或心血管問題,但其實很多是頸椎神經壓迫。初期若及早診斷治療,往往能避免惡化。

手麻警訊!一張表,健康命脈自己掌握

作者: 高逢駿 醫師 👈 點擊了解更多

經歷:

板橋維力骨科診所 院長前林口長庚醫院 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 中華民國骨科專科醫師